金阳河三峡连心桥 天堑变通途致富路更宽
2022-06-30 11:38
举报

6月30日上午,凉山金阳河三峡连心桥开通,标志着这座拥有同类型桥梁世界第一高墩大桥,历经近五年建设正式投入营运。一座桥带来一座城华丽转身,一座城带来一方经济繁荣发展,呼之欲出、未来可期。

图绘设计民族元素满满的连心桥

在金阳河三峡连心桥两边的护栏上,有十七个分别寓指凉山州各县市名称的手绘图案,按照与金阳的直线距离远近排列。护栏图形,主要体现古彝“首渡”精神的传承历史与开枝散叶和生生不息的文化,以凉山17县市彝文为设计元素,进行“符号象形化”的艺术设计创作。桥面共有护栏有600多块,无论从哪个桥头进入,都从金阳开始,以金阳结束。经过这座桥的凉山人,都能在这座桥找到自己所在城市名称的古法象形图案。

其中,金阳县古彝文标识以彝文渡ロ加彝文“一” “Z”构成主干,象征金阳“首渡精神”,索玛花加上世界第一桥梁高墩,构成中心,托起上升太阳象征“祖灵回归+金阳冉冉上升”寓意,迎来金阳新时代辉煌彝文“Z”连接兹兹普乌—昭通祖地与古邛都﹣凉山,形成循环既象征彝族史诗迁徙与祖灵回归的循环往复,更代表上古中华最高文化“天道”普渡源头、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连心复兴。

金阳是毕摩阿史拉则传说的发祥地,毕摩《指路经》记载了古彝人途经云南昭通,从金阳渡江迁徙凉山又落叶归根的壮丽史诗,从而赋予了这座桥“千年首渡 祖灵最后驿站”的文化内核。除了护栏图案,还采用了古法彝文设计了象形“首渡”路灯,路灯造型也是取自彝文“渡口”、“一”,拼接组合成彝族图腾“雄鹰”以及彝人的象形化造型,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和艺术魅力。通过展现凉山十七县市名称的手绘图案以及象形“首渡”路灯,力求体现各县市人文历史特色和地域物产特色和首渡精神文化。

据悉,金阳县还计划从山上引水建湖,利用山体和绝壁落差形成水幕。届时,激光投影水幕、火舞蜿蜒栈道,给人带来“谁把太空敲粉碎,满天星斗落人间”的视觉盛宴;这座拥有世界第一高墩的大桥,也将成为网红打卡点,吸引广大群众前来打卡;桥上具有民族元素的标识图案,也将为金阳河三峡连心桥增添民族元素,为往来群众展现古彝文化。

助推产业发展“快速”通道的连心桥 

金阳河三峡连心桥正式实现通车,对于居住在桥两岸,家里又在发展产业的群众来说,这就是一条助推产业销售以及发展的“快速”通道。

今年57岁的樊荣发是金阳县天地坝镇唐家屋基村的村民,家里不仅种植有青花椒、苹果、石榴等产业,还开办了生态果园家庭农场,发展林下养殖,目前已发展到鸡鸭鹅共一万余只的规模,真正实现了“林上有果摘、林中有畜养”,仅去年的产业收入就达到近三十万。金阳河三峡连心桥的建设历经近五年时间,推门即见桥的樊荣发家正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,他们见证了大桥一天天的变化以及从无到有的过程,大桥的正式通车,让他们彻底摆脱了蜿蜒曲折且费时的盘山路,曾经樊荣发从自己家到对面的县城单程就要半小时的时间,而现在只需十分钟不到,他能随时拉着自家的农特产品,往返于县城和自己家之间销售,曾经不敢想的交通变化在今天实现,这让樊荣发觉得心里甜滋滋的。

“销售农特产品,有时用三轮拉货,有时就用车跑,我大概算了一下,不再走盘山路,直接过桥,开车的话,一年将近能节约万把块的油钱,真是太好了,大桥的开通不仅为我们节约了出行时间,还节省了出行往来的成本。”樊荣发满面笑容的说道。

以前因为盘山路难走,愿意上门收购的商家少,樊荣发说自家的农特产品基本只能是靠自己零售或批发,但现在,他相信在金阳河三峡连心桥通车后,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定会因此拓宽,他们也必将迎来更多的商户上门收购,助力产业更好发展。

对于金阳河三峡连心桥通车,和樊荣发一样心里满是感动和喜悦的群众不在少数。“大桥通了,对我们来说销售东西很方便了,我现在背琵琶、背桃子去县城卖都不焦心了,以前我们背一背篓到金阳去销售很累人,起码要走一个多小时,现在大桥通了,我从家里背着走路到县城也只是二十分钟不到,真的很高兴。”金阳县天地坝镇村民白里且如是说。

记者:杨扬 陈锐 刘文杰 金阳融媒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